专业特色及优势
空中乘务专业在高职高专的就业榜上,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薪专业,该专业的选择人数也逐渐增多,空中乘务专业的优势也越来越大。
1.国家政策支持
人才紧缺导致航空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行业,中国对航空人员的需求近50万,每年至少需要新增40000名航空服务人员。
2.工作环境好
空乘专业可以选择在航空公司,高速动车,机场空港及游轮公司工作,工作环境都特别好,干净、卫生、体面、发展前景又好。
3.薪资待遇高
国内比较大型的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平均年薪都在10万元以上,而且空乘专业并不是青春饭,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其职业稳定性和工资都会得到保证。
4.就业方向多
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岗位包括安检、票务、值机、贵宾、乘务员、两舱乘务员、乘务长、客舱经理、乘务员教员等。
5. 工作环境相对简单
乘务员的工作,每天同事都不固定,同事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比较简单,工作氛围比较好。
6. 开阔视野
你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全国和世界各地旅游都不是问题。遇到的各种人都会使你增长阅历。
7. 福利好
无论航班有多少,都不会出现工资荒,工资由底薪和飞行小时费组成,如果你不能用完每年的免费机票,也可以给你的直系亲属。
课程体系
《民航概论》、《服务心理学》、《民航乘务技能与管理》、《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航空服务礼仪》、《人际沟通理论与实务》、《客航组织与管理》、《形象设计与化妆技巧》、《民航乘务英语》、《民航法规》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空勤、安全检查、地面服务、航空服务、民航安检、机场运营管理、空乘英语服务、航空港安全检查。
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旅游领队实务和国内线路导游工作技能,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经过多年的专业发展和探索,旅游专业不断积淀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并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课堂对接市场 产学结合培养:积极推行“课堂对接市场、校园模拟现场、产学结合培养”的特色教学模式。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小组,并邀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为本专业做指导,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专业课程与课程实训基地“一对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取得明显成效。
重视旅游文化渗透 强调职业道德培养:充分发挥旅游文化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培育提升的重要作用,尤其注重优秀的侨乡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与职业道德培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教育,实现课程理论教学系统化、技能训练岗位化、专业特色与专业水平一书(毕业证书)多证(职业资格等级证:导游证、人力资源师证等)一体化、素质教育社会化。将考证课程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并指导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
服务礼仪、旅游心理学、导游业务、旅行社计调业务、领队业务、旅游政策法规、模拟现场导游、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人力资源、旅游线路设计、地方导游知识、客源国概况、节庆文化与民俗、休闲度假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
就业方向
从事国内外旅行社计调部、导游部、外联部等服务及管理工作,从事国内外旅游线路产品设计工作以及各大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等。我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工作质量较好,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通晓“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具有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
深度挖掘提炼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学科专业和课程思政教育规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置以下核心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商务礼仪、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培训与开发、人员素质测评、管理与沟通、劳动法学等。
培养要求
(一)公民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审美素养。
(二)知识与能力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3.熟练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办公、统计和信息管理软件,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具有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三)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要求
1.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体健康;
2.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理性、严谨、乐观、开朗。
就业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或相关组织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弘扬劳动精神、锤炼意志品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公共基础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公共基础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分别内嵌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专业综合实践为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实训等;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开展社会实践、阅读写作、科技文化与技能、各类大赛、人力资源策划等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
1.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模块中,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
2.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 “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等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3.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原则方法;在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创业创新类实验和实训。
4.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结合学生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三年。学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