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生就业 > 招生资讯

解析:高校平行志愿招生相关政策

发表时间:2018-12-10 10:20:30   次浏览
解析:高校平行志愿招生相关政策

  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中平行志愿相关问题

  2010年重庆市在普通文理类本科一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改变沿用多年的一个一志愿,两个平行的二志愿和三个平行的三志愿的模式。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志愿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其相关问题如下:

  一、“平行志愿”填报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平行志愿填报时,仍然要坚持“熟悉章程,量体裁衣,冷热搭配,兼顾地域”的原则。搜集高校招生资料,熟悉高校招生章程,弄清高校录取规则,是每个考生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准确定位,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一样不能马虎。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不能一门心思只填热门而放弃冷门,要知道平行志愿的填报,更要注意冷热搭配,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对地域的选择,仍要强调“东西南北中”,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就要勇敢地选择,这不仅能“学其所爱”,更能确保平行志愿的录取成功率。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很多考生和家长不重视志愿顺序,认为只要分数高,随便哪所学校都可录取。其实是不对的。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不测之患。应当讲,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几个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如何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几个志愿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不是随意的,而必须遵循一定规律。从已经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来看,有两条经验值得考生注意:第一条经验是,按考生对院校及专业的喜爱程度来排列,喜爱的院校排在前,比较喜爱的排在次,一般的排在再次,也可接受的垫底。当然,这种喜爱也是有条件的,即你的条件要基本符合你选择的高校。第二条经验是,按近几年录取分相对较高的院校到近几年录取分相对较低的院校的顺序来排列平行志愿,志愿之间呈降幂状,如果你呈升幂状,把“低分”学校填在前,“高分”学校填在后,即使成绩达到后边“高分”学校的调档线,但你已经被前面的“低分”学校录取了,“高分”学校也不可能再录取。因此,很可惜。所以,考生要认真对待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即哪所院校安排在A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B的位置上,哪所院校安排在C的位置上,……不能马虎大意。

  二、平行志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志愿并列。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相互并列。即在同一投档时间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检索。

  2、位次优先。在检索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投档分(高考总分加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位次排列。投档检索时,先从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检索,再依次检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3、遵循志愿。考生所填报的多个院校仍有自然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时,是按考生填报志愿时排列的院校自然顺序依次进行的。当考生的投档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院校投档线时,该生即投到该院校,由高校择优录取。考生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的其他志愿。

  4、一轮投档。由于考生所报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档检索只能进行一轮。如果考生因几个平行志愿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投档后被院校择优后退档,就只有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与“梯度志愿”相比,“平行志愿”有哪些变化?

  平行志愿最大的变化在于其投档模式从过去的“志愿优先”转向“位次优先”。

  传统的“梯度志愿”模式是指考生分别填报在同一批次中的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不同投档时间段的院校志愿,按其先后顺序,一般称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投档时,是按照考生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院校志愿顺序,先在第一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待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在第二志愿投档时间段进行检索,以此类推。此时,省级招办在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将报有该院校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分排队,再根据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出。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未能投出,或投出以后被高校退档,则要等待第二轮投档。第二轮投档则要看考生第二志愿院校是否有不满额的情况,如未满额,考生成绩又能满足第二志愿院校投档条件,则投档,否则只有等待第三轮投档,看第三志愿院校在第二轮投档后,有无不满额的情况,依次类推。“梯度志愿”模式强调的是“志愿优先,依照分数”的原则。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强调的是“位次优先,遵循志愿”。即对同一科类某批次线上的考生按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考生的位次,然后由高到低逐个地检索考生所填的A、B、C、D、E、F志愿院校。比如说,报文科的考生按考生高考成绩和享受政策加分情况,计算出考生的投档分,然后再确定考生在文科类考生中的位次。位次在前的考生先检索投档,位次在后的考生必须等位次靠前的考生检索投档结束后才能检索。也就是说,检索投档时,投档分高的考生始终比投档分低的考生优先。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看考生填的志愿,检索是按志愿自然顺序逐一进行的。就某一个考生而言,假设他填有A、B、C、D、E、F多个志愿,省级招办在检索时,是按他的A、B、C、D、E、F志愿依次检索。如果他符合A志愿院校条件,则他的档案投向A院校,如不符合,则检索B志愿院校条件,以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向前面的志愿院校,则后续志愿院校不再检索。

  四、同一总分的考生如何排序?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对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如何排序呢?同分数的排序原则为:文科排序成绩=总分(统考成绩+投档附加分)·文综+语文+数学+外语;理科排序成绩=总分(统考成绩+投档附加分)·理综+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不足三位的在前面加0补足。

  五、怎样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

  从理论上讲,实行平行志愿后,几所好大学可以同时填报了。但是,必须注意另一个问题——顺序,这也是考生和家长容易忽略的。因为,平行志愿的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现档案无法投出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个顺序呢?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试点省市考生总结出来的“口诀”供参考,即“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在平行志愿填报时,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其中的“跳一跳”“对口”“保守”“垫底”的几所学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顺序。这样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带来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万一没达到较好院校投档分数,也有相应院校可读,而不至于落到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当然,“冲一冲”也应当十分慎重,也要有一定的把握。

  六、实施平行志愿后,会降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但平行志愿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填好志愿,其建议如下:

  1、专业志愿要服从调剂。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分数考高了,学校就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高分考生仍然存在落榜的可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考虑高校是根据考生的德、智、体等情况择优录取,会在高校计划的基础上扩大一定的比例(一般确定为105%左右)。如果考生的档案已经投放到高校,但是因为排名靠后,同时又不愿接受专业调剂,很可能被高校退档而不能被录取。所以建议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择志愿调配。

  2、要准确定位和排序。虽然本科一批次的6个志愿是平行志愿,但是在投档操作上,A、B、C、D、E、F志愿是有顺序的。如某个考生填报了A、B、C、D、E、F6所院校,在投档时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档情况,如果A志愿院校额满,不能投出,再向B志愿院校投档,如B志愿院校额满,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类推。有的考生不会准确定位,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分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者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录取分的院校,这样,都会产生录取结果不理想的后果。

  3、院校和专业填报要认真思量。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今年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在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博弈中,这一难题将更为突出。这是因为,院校的投档比例降低,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在平行志愿中,如果选学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选专业,则要做好学校要降一档次的准备。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就应该有所规划。

  4、各志愿之间要有梯度。若考生在填报时没有兼顾自身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或志愿之间没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现高分落榜。如某考生填报志愿为人大、复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城市经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若其考分未达到人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填报方式,就可能高分落榜。因为各院校往年的投档线都差不多,院校之间没有梯度。为增加录取机会,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同一批次志愿中,院校之间一定要有梯度。

  七、填报平行志愿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平行志愿的排列顺序。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列是有技巧的,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更愿意就读的且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可能被录取的院校排在靠前的位置。

  2、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院校志愿间的关系,不要把志愿都集中在同一档次的院校上,要合理搭配,形成梯度;二是专业志愿间的关系,不要把志愿集中在所谓“热门”专业上;三是院校区域间的关系,不要把志愿全部集中在本市院校或者发达地区院校上。

  3、在考虑志愿梯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校和专业的适宜性考虑,不能单纯为了保持志愿梯度,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者与自己的成绩相去甚远的院校和专业。

  4、平行志愿是从第二志愿开始的,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录取第二志愿,所以考生应该把估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报对象。